記者、科技與改變世界的怪胎們:從小魚變大鯊魚,CNN前資深記者與科技大老的華麗冒險
Special Characters: My Adventures with Tech’s Titans and Misfits
作者: 羅莉.塞格爾
原文作者: Laurie Segall
譯者: 溫力秦
出版社:寶鼎
「CNN前資深科技記者分享她站在第一線,見證臉書、推特和其他新媒體王國崛起的過程,以及怪胎蛻變成科技公司創辦人的故事。」——《時人雜誌》(People)
早在科技界還是一片荒蕪時,羅莉.塞格爾(Laurie Segall)就注意到那些在廉價酒吧自得其樂、喊著改變世界的科技怪胎們,她為他們口中能顛覆一切的科技著迷,也利用科技開創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報導路線,顛覆了自己的職涯命運。
從幫來賓別麥克風、提詞的約聘新聞助理,到成為新創科技圈記者第一人、製作自己的原創節目,她利用Google快取找回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嫌犯的數位足跡、利用Facebook與受訪目標搭上線,突破心防取得獨家報導······她將科技淋漓盡致地與報導結合,打破傳統新聞模式,逐步高升直到掌握科技線的話語權。
在CNN的十年期間,塞格爾一路都與科技和怪胎們糾纏。她曾採訪被Twitter開除、準備在行動支付產業重振旗鼓的傑克・多西(Jack Dorsey),下一次再見面,卻是在巨大藍色Twitter旗幟飄揚的紐約證交所前,他回鍋帶領Twitter IPO的那天。塞格爾見證了無數默默無名之輩成為闖出一番名堂的科技公司創辦人——Facebook、Instagram、Uber等等———有些搖身一變成為億萬富翁,有些始終肩負改變世界的夢想,有些初衷變現後卻遠離了理想。
第一次訪問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那時Uber正炙手可熱、衝撞官僚體制,說服他的用戶付費搭上陌生人開的車。Uber進軍全球後爭議不斷,針對女性乘客遭受攻擊這類衍生的複雜問題,崔維斯受訪時傲慢地連客套的官方回答都沒準備。新創公司逐漸成長為科技巨獸,昔日一臉稚氣的創業家承諾會把世界改造得更美好,卻不知道該如何負起責任,世界看起來並沒有更好,反而變得更極端、更分裂。
隨著科技的影響力逐漸壯大,塞格爾披露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她推出一系列在充滿濾鏡的世界裡尋找真實的專題報導:《性、藥物和矽谷》揭露矽谷多重伴侶、交換伴侶和聰明藥現象;《復仇式色情:女性的網路戰》講述女性影像在網路上遭惡意散布,演算法和法律卻無法保護她們;《很像人類》第一集見證了一名女子和機器人的訂婚派對,探討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對這個社會的影響······等等。
2018年劍橋分析這間公司肆意利用Facebook五千多萬名用戶的資料操縱選舉的事件被爆了出來,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神隱多天不出面回覆。塞格爾傾盡資源,衝到門帕洛克臉書園區,並從祖克伯口中挖出這名科技天才首度承認「Facebook或許應該接受監管」,這一獨家占據各家新聞頭條,也再度打響「羅莉・塞格爾,CNN資深科技記者」的名號。
《記者、科技與改變世界的怪胎們》是一部記錄時代轉變的成長敘事,是一位年輕女性的奮鬥故事,以及她對形塑出現代社會的科技巨擘的觀察和分析,走過跌宕起伏,塞格爾始終相信:「科技是愛、是死亡、是戰爭。科技也是人性。」這趟冒險之旅充滿了強烈的情感和敏銳的觀察力,是對科技泡沫的幕後渲染,重新思考了我們的社會、政治、科技和文化。
本書特色
1. 作者的職涯黃金十年與科技發展脈絡互相交織、互相成就,集結她在歷史現場的親身見證,讓人一窺科技巨擘逐步走上神壇的背後故事,過程高潮迭起,令人回味無窮。
2. 作者為資深科技記者,揭露許多採訪第一手資料,其中除了當事人,不乏法律、媒體等領域專家,從各個視角對科技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和反思。
3. 除了見證科技,這也是本年輕女性在職場的奮鬥史,可以從中看見像CNN這樣傳統媒體集團的職場政治文化,以及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閱讀這本書的體驗,很像跟著作者一起回顧她精彩的十年職業生涯點滴,不單只是重溫令整個世界震撼的科技新創們的興起與衰落,也包含了她個人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情感、夥伴與媒體生態的變化,最後扣回原點,以她踏上這段職涯之初的初心與終於找到的內心聲音,作為她最終的答案。雖然與一開始的預期不太一樣,但也因此變得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與感性。
新創神話中遙不可及的創辦人們,有時也只不過是個懷抱夢想、敢於冒險的人,而只要是人,沒有誰是永遠不會犯錯的。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
值得一看,更值得看完後靜下來思考自己的答案。
(p.24) 當布幕掉落,某個人的某件事得以揭開,進而改變你的觀點時,那就是「燈泡亮了」。
讓學生忍不住竊笑的男人消失了,此刻坐在我面前的是一個發人深省的人,他上過戰場,找到真愛,現在又進入一場新的戰鬥,凝視著自己的人生盡頭。(帕金森氏症)
這些人物側寫我稱之為「角落故事」,我透過這些故事找到歸屬感,也從無法融入一般常規的他人身上,找到一絲慰藉。
(p.59) CNN 這三個字母本身就是金字招牌,只要別讓自己看起來一副菜鳥樣,也別自稱是製作助理,這些權威人士就不會知道我在這個圈子的地位有多低。
(p.73) 我們想好一個計劃。我先向「商業更新」請幾天假,就說去「度假」,然後告訴迦勒我反正都會去奧斯汀參加大會,再試著說服他由公司出錢讓黛比一同前往拍攝,我們兩個會在現場製作報導。
住宿就到汽車旅館,兩人擠一張小床,一天約可拍攝四到六個訪問。總之,我只需要在他面前營造出這是雙贏局面即可。
(p.79) 看來我找到了致勝公式,那就是說服別人相信你懂一些事。做好採訪跑腿工作,讓一些重要人物提到你的名字,然後你就紅了,換言之「你」就成功了。
我和幾位年輕的製作人一起,成功說服了來自某處的某個人相信我的重要性,接著我的名字就像野火一樣,開始從別人口中冒出來,邀約也接踵而至,然後我們就變成別人眼中「懂點東西」的年輕人──我們對未來的模樣有概念。
(p.91) 「除了你以外,沒有其他人在做這件事,」她的語氣就事論事。「你必須扛起這個報導路線。」
(p.164) 在這個空間我除了看到鞭子和鍊條,也感覺到空氣中瀰漫著超重與可能性、違抗常規、權力與控制的氛圍。
(p.178) 「所謂的龐克風景就好比現在有人上台去表演,可是他們表演得很差,真的非常差。到了下周,你又看到他們在台上表演,這次的表現好了一點。一年後再去看他們表演,他們已經成為龐克搖滾樂團雷蒙斯。你說對吧?」
「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是憑著自信放手一搏並盡快從中學到東西,這是龐克教我的,也是我絕對不會拋棄龐克的原因。」
然而話說回來,不管到底需要什麼精神,傑克越接近太陽,便越難看清楚他所顛覆的世界裡的人們。
(p.179) 這些曾經特別開放樂觀的人,這些曾經跳脫框架的人,如今都按照擬好的腳本給答案。小魚苗不是被吃,就是想辦法變成大鯊魚。
每一次迭代都會把科技磨得越來越厲害,但是「人」也可以如此嗎?
(p.182) 未免也把改變世界講得太簡單了。並不是你說你已經進步或徹底顛覆了產業,你就能自由地暢所欲行,你得時不時檢驗自己和圍繞在你周遭的人士。
承諾過要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該如何負起責人?又為什麼這些人一碰到合理的批評就馬上橫眉豎目?
(p.184) 這些教導我如何查證事實,督促我拿起電話主動聯繫別人的人都是我的導師。
沒錯,他們對推特和 ins 是沒那麼熱衷,但並沒有因此窩在螢幕後面。他們追著故事跑,而不是事後在推特上發表自己對新聞事件的想法。
他們不在意拍出來的畫面「酷不酷」,他們在乎的是內容。
(p.225) 終於她在電腦世界裡找到了安全感、控制權以及一股想保護弱勢的熱情。她受雇於金融和媒體公司,成為對抗網路暴力的好人那一派。
她本來可以選擇走向黑暗,但是她卻選擇了光明之路。
(p.230) 從他們認識的那一刻起,我看得出來丹尼爾身上有某種東西安定下來了,彷彿找到家一樣。
(p.237) 區區一名記者不可能就這樣去找電視台總裁,向他提出製作電視節目的要求。
一般情況:經紀人跟上級交涉合約 or 另一家新聞台表現出對你有興趣,這時你的老闆就會突然覺得你特別有魅力 or 你在出乎意料的情況下變得很重要,迫使某位主管認為你「有做節目的價值」。
「想要什麼就去要要看如何?」「做成簡報,去說服傑夫。」
(p.248) 有鑑於他的妻子在 Ins 上的自拍數量龐大,我本來想回答他,有那種社群媒體足跡的人恐怕只夠愛自己,愛不起別人,不過我忍住了。
(p.249) 在場最聰明的人未必會成功,會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但是新創公司的指標似乎不適用於此。
(p.263) 畢竟這是一個政治走向的節目科技報導往往很容易落入「殺戮區」,意思是說,節目尾聲的新聞片段會視情況被切掉或壓縮。
必須搶時間解釋極為複雜的主題
(p.414) 在經過這麼久以後,我也第一次允許自己去感受。
我體驗到揭露重大新聞的快感,體驗到對於承諾的恐懼,體驗到麥克和伊森對我的愛以及後來的苦痛。
以飛機為家的孤單,攝影鏡頭給我的保護,總是堅持到底,為別人的長度喝采而不是我自己,這些我全都感覺到了。
「我避免別人傷我的心,但是我卻傷了自己的心。」
(p.418) 我爬得越高,就覺得自己可以立足的地方越少。現在是時候站出來替自己說話,而不是依賴別人告訴我什麼時候或用何種方式來表達意見。
對這家提攜我的公司,我有著五味雜陳的感激之情,而那些千刀萬剮也沒有毀掉我,反而幫我重生成新的版本,一種專屬於我的版本。
(p.419) 「你愛自己嗎?假如你相信自己,那無論別人說什麼都不重要。」
(p.422) 每一件事情都不確定的時候,就表示任何事都有可能。
(p.432) 「其他東西都很瘋狂,只要能掌握人生意義,與愛保持連結,持續成長就行。」
我必須把自己沉浸在那些點滴當中,相信有朝一日這些點點滴滴必能串連起來。
(p.433) 尋覓更重要的東西、一百萬美元的拼圖、沒有問號的感情、可以改變世界的科技、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去過的生活。
儘管外界發生種種崩解也依然信任我們內在的演算法,也正是這股力量造就了最厲害的創業家、最美好的關係,還有更重要的是,創造出有人生意義、愛與成長的圓滿生活。
破開人生,這是只有你能做決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