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簡介】
闔上書,莫瑞斯怒火中燒。在他最喜歡的《浪子》系列故事
瘋狂書迷和作家在對文學的價值觀上起了爭執,氣不過的莫
二十幾年後,男孩彼得從大樹底下挖出一個破舊的大皮箱。
莫瑞斯出獄了。很快地,他將發現賠上一生換來的那只皮箱
(以上資訊由皇冠出版提供)
感謝皇冠出版提供試讀機會!
史蒂芬金描述瘋狂讀者綁架作者,透過現實凌遲作者,來扭曲小說走向的恐怖小說《戰慄遊戲》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次試讀的《誰找到就是誰的》同樣描述作者與讀者間這種微妙的關係,不過乾脆俐落得多,作者在開場不久就死了。沒有太多作者與讀者間的拉扯讓我有點失望,不過同樣的題材用第二次也未必能超越第一次。
能為自己發聲的作者不存在了,他留下的作品開始有每個人各自的解讀與評價,某種程度上也有嘲諷現今文學評論的意思。身為名作家的史蒂芬金大概深有所感,這次才選擇放棄加入作者本人的想法,透過不同角色表達文學理論分析、直覺的喜歡、鄙視嘲笑及理性了解作者等各式觀點。
關鍵的兩個瘋狂書迷莫瑞斯與彼得,他們同樣在迷惘、不成熟的少年期受到書中虛構的《浪子》系列作品影響,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莫瑞斯在《浪子》系列看到自己的縮影,得到啟發的他將《浪子》系列當成心靈支柱,在作者讓活得率性、鄙視一切的主角回歸平凡,成為看似不起眼的普通人的那一刻,自己不再獨一無二的恐懼使得莫瑞斯殺了作者。
彼得的家庭背景與《賓士先生》有關,殘酷的意外使得他更加現實謹慎。與莫瑞斯不同,冷靜的彼得幸運地看到真正的結尾,造成他與莫瑞斯最關鍵的不同。這裡有個比較可惜的點,是史蒂芬金只在莫瑞斯與彼得的對白中帶出《浪子》系列的部分劇情和轉折,以至於有時無法進入他們的世界。
比起《戰慄遊戲》中讀者等待的煎熬、催促,《誰找到就是誰的》中讀者對作者的失望、攻擊行為,最近似乎更常見,像是之前看過有電視劇演員因為演反派,被過度入戲的粉絲恐嚇、攻擊的新聞。雖然有一種說法是「會被罵代表角色塑造成功」,但遇到不理性的瘋狂粉絲,創作者確實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