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理罪之畫像  

心理罪之畫像

 

  • 作者: 雷米
  • 出版社:瑞昇
  • 出版日期:2009/01/21

【內容簡介】

  連環謀殺案倖存的推理天才VS. 狡猾又變態的反社會兇手

  以人命為賭注,操弄心理遊戲者,必死於心理遊戲之下......

  一個喜歡把牛奶和人血攪拌在一起喝下去的殺手,他是有特殊的疾病還是傳說中千年不死的吸血鬼?

  C市連續發生四起強姦殺人案,被害人都是25至30歲之間的女性,這是報復殺人還是另有不為人知的欲求?

  被砍掉雙手的足球守門員;被虐殺致死的七歲活潑女童;被剝掉全身皮膚的化學系女學生;被催眠而攻擊同窗好友的研究生......看似毫無關連的各宗命案背後,卻是一次以人命與鮮血作答的「考試」。

  當這個看不見的魔鬼肆無忌憚地奪去方木身邊一個又一個朋友的生命,方木又將如何面對這公然的挑釁?他能否擺脫創傷後的夜夜夢魘,在最後關頭「畫」出魔鬼的樣子......

  以恐怖懸疑為外衣,以人性悲憫為筋骨

  網路超高人氣的犯罪推理小說!

  兩岸網友熱烈預告:華文小說世界即將吹起《雷米旋風》!

 

(以上資訊取自博客來商品頁面)


 

  趁著心理罪網路劇開播,滿懷期待地追每週播出,卻怎麼看都覺得改編得跟印象中的劇情順序不大一樣,索性從圖書館借回原著小說看第二遍,而且第二遍看還是覺得很好看!

 

  『雪花漸漸披滿方木的全身,輕飄飄地感覺不到一點重量,也感覺不到冷。方木回過頭,身後的腳印深刻卻扭曲,清楚地提醒他的來路。

  向前看。去處卻依然白茫茫一片,毫無蹤跡可循。』(p.370)

 

  要具體說出雷米寫的《心理罪》與一般市面上的罪案推理小說相比有什麼不同,我認為幾個特點讓他大為勝出:

  首先是雷米本身的背景,對警方辦案流程與犯罪心理學非常熟悉,描述劇情時融入專業知識寫得非常自然不突兀,既沒有外行嘮叨莫名的解釋,也沒有使用太多過於艱澀的專有名詞。

  其次是理性與感性並重,但特別之處在於雷米的理性用在描述犯罪現場的精確度與判斷依據的邏輯論述,感性則用在角色的心理活動和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比起用上一大堆華麗詞藻描述的現場或獨自一人向前衝不顧一切的主角,這樣的設置給讀者具體的現場想像和能夠輕鬆帶入主角的可能。

  第三是細節、合理性和連結性,犯罪側寫、邰偉的子彈、鄧琳玥的信...這些都是看似細節,卻從中衍生出巨大影響的實例。

  綜合來說,《畫像》的主軸是很多犯罪心理小說喜愛引用的尼采名言「與怪獸搏鬥的人要謹防自己因此而變成怪獸。如果閣下長時間地盯著深淵,那麼,深淵也會同樣回望著閣下」,卻是我看過最緊扣的一本犯罪心理小說。方木從一個有點天份的天真少年,到認識現實、認清自己的對手,真正踏上刑事偵查的第一步,平凡生活底下的暗潮洶湧刺激緊張,他如履薄冰的每一步都牽動讀者的情感,但他的表情卻越來越漠然。每一次的交手都在考驗一個人的價值觀與原則,看著隨時可能化作深淵的方木,我們一邊被吸引,一邊思考他的所見所聞。可怕的不是獵奇的手法,而是犯下一系列罪行、活生生的人類,這就是心理罪的魅力所在。

 

  開頭提到心理劇的網路劇讓我又借了《畫像》一次,實在是網路劇的改編有些地方似乎偏了,原著的推論依據影視化太冗長整篇刪,把方木優秀的犯罪側寫能力改得像是第六感超能力也罷了,像是原著中方木被推上講台一聲不吭,劇中卻侃侃而談、吸血鬼案在《畫像》也不算重點卻被強調了女博士那段彷彿迷片似的開頭恩...還有原著的方木也就偶爾想起陳希,覺得很對不起那些人厭惡自己的無力,劇中的方木卻改得像神經病,不曉得開頭這幾集出現的陳希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慢慢地從滿懷期待看到變成戰戰兢兢,是不是每部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都必須帶給讀者這種可怕衝擊呢(遠目

  吐槽完恐怖的編劇,選角反而挺不錯,老刑和喬老師選角也很符合想像,雖然還沒弄懂編劇放個老年癡呆flag想做什麼,原著明明很正常;方木目前看來被編劇改得太偏屁孩,不過聲音很好聽,希望別被編劇改到整個毀掉。最後,讓我最想稱讚網路劇的一點是:邰偉超乎想像的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罪 畫像 雷米
    全站熱搜

    時白/墨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