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消失的兇手.jpg

《消失的兇手》

【電影資料】

導演: 羅志良
編劇: 楊倩玲
演員: 劉青雲
鳳小岳
李小璐
江一燕
林家棟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Hong Kong
發  行  商:絕色國際

 

【劇情簡介】 
《消失的子彈》原班人馬再出擊!香港導演羅志良與監製爾冬陞,聯手打造華語推理鉅片。 

殺夫女囚傅源(江一燕 飾)巧妙越獄!曾將其繩之以法的警探松東路(劉青雲 飾)追尋她來到了香城。此時的香城一片蕭條,企業銀行相繼倒閉,大批失業遊民流落街頭。 

此時發生一連串離奇墜樓案件,彷彿指引著松東路去探究隐藏在其背後更大的黑幕。十年前被掩埋的屠村案件被揭開、嫌疑犯透過文字遊戲傳遞著口令,接踵而至的案件掀起了巨大的恐慌,城中風雲竄動,人人自危,富商、警察、教授、學生……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充滿疑點,而每個人都在猜測下一個離奇自殺的會不會是自己?究竟是誰密謀了這一切,讓這個原本美好的地方變成了絕望之都?尋找真相迫在眉睫…… 

(以上資訊取自開演電影頁面)

 


 

 

 

 

 

 

 

 

(以下有劇透,可能影響觀影樂趣)

 

 

 

 

 

 

剛在電影台撐著看完這部電影,不曉得我沒看過《消失的子彈》是不是有影響,雖然看得出來導演(或者編劇)很有野心地想挑戰各式各樣的題材,也有向多部經典電影致敬的趣味鏡頭,但當所有元素加在一塊,反而模糊原本的故事主軸,變成一部四不像的電影。

傅源挖牆的橋段有點《刺激1995》的影子,這段當作障眼法,呼應片名《消失的兇手》讓松東路進行推理,找出大家的盲點。

霍教授的課堂講的火車難題跟麥可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課程命題相同,拋給觀眾一個疑問:犧牲一個人換取多數人的利益,可以算是公義嗎?

松東路在檢視第一現場的推理方式與攝影技巧,用了《新世紀福爾摩斯》大量使用的停格與環繞拍攝。

工人們搥地怒吼對抗警察的段落讓我想到《悲慘世界》、火車頂上的對峙打鬥則讓我想到《007:空降危機》,還有賭場大小姐常勝搖骰子的橋段和松東路騎馬載著傅源的橋段也隱約有既視感,不過一時想不起來是什麼。

大致列出我聯想到的幾部電影,每部的主題都大不相同,這也導致我在看《消失的兇手》時覺得故事非常混亂,彷彿每隔幾分鐘就換一次主題。

看到傅源挖牆,我以為這部片要破解兇手消失的謎團,或者是兇手有什麼冤情要引導偵探去發掘,結果消失的原因迅速解開、兇手的冤情是什麼我看不出來,總之他推動了後面一系列的事件。

看到霍教授的課程與工人們以死明志,我以為這部片要透過個人自私追求利益壓迫大眾,進而探討貧富差距或被欺壓的低層階級的痛苦。雖說一連串自殺案件跟這有關,可看到結局我又無法很肯定的這樣說。

因為這個命題最後被扔到一邊去,告訴大家,這個題目只是障眼法,看似追求公義的人其實追求的一樣是個人利益。

只顧得了自己的時代背景、資本階級與勞工階級的貧富差距、勞工無能為力的困境、公平正義的真正意義、將他殺偽裝成自殺的方法、報紙字謎、松東路的過去或感情選擇等,這些題目全是值得探討的議題、台詞的控訴與辯證也看得出來並非胡亂塞入。但樣樣都要的結果是通通沾一點卻都無法讓人留下深刻記憶,太過散亂的題材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缺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亮點,是這部電影裡的動物明星,從小女孩那搶來的狗無敵聽話還會看準時機咬人、馬會臥倒、倒退還用屁股撞人幹掉敵人簡直神馬!

《消失的兇手》的主線不夠清晰加上忽快忽慢的故事節奏,老實說我看得有點累,不過沒到難看的地步。期待下次導演能夠專心講好一個故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消失的兇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時白/墨思 的頭像
    時白/墨思

    夜色漸深

    時白/墨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