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de_Runner_poster.jpg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電影描寫泰瑞公司及其他大企業透過基因設計生產被稱為人造人的一種機器人,他們在外觀上和正常成年人類沒有區別。人造人被禁止在地球上使用,只用於地外殖民地中危險、卑下或娛樂業的工作。被稱作「銀翼殺手」的特別警察負責追捕及「退役」(即結束生命)反抗禁令並回到地球的人造人。主要劇情聚焦於以羅伊·貝提(魯格·豪爾 飾演)為首,一群在近期逃脫的人造人,以及已退休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哈里遜·福特 飾演)勉為其難地接下任務追捕他們。(取自維基百科)

 

 

被譽為電子龐克、反烏托邦經典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今年要出新版了,趕緊找時間補看1982年版的《銀翼殺手》。

 

這部電影非常符合我對導演雷利史考利的印象,敘事節奏很~慢~,但在微微的不耐煩中,灰暗的場景中亮起的霓虹燈、一次又一次充滿哲學性的平靜對話,虛幻空洞的一切漸漸讓人感覺到不安。

 

《銀翼殺手》的核心主題是哲學也愛探討的「人與機器人間的差異」。

 

片中主角用機器監控與問答,從對方給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同理心來判斷對方是人類,還是人造人,但在日後戴克與瑞秋、人造人之間產生感情,難道感情不也是人類獨有的東西嗎?看看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是人類就會有同理心,這個論述必然成立嗎?那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奧客、自私、惡劣、殘暴的行為發生?

 

人造人們被用完即丟,無法銷毀或逃跑的就派出銀翼殺手摧毀,逃離的人造人想要的只不過是延續生命的方法,渴望與愛人廝守,為此人造人羅伊願意低聲下氣乞求,卻得不到回應,憤而殺害泰勒。

 

窮途末路下羅伊沒有遷怒,甚至救了奉命追殺他們的戴克,留下一句經典的獨白:「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美,我曾見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注視c 射線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時刻,到了。」死亡對誰來說都是一樣的,不分人類或人造人。

 

沒有冰冷僵硬,感受不到人性的機器人,也沒有發瘋亂殺人,罪該萬死該被消滅的故障機器人,記憶可以被植入、有血有肉有感情、動機合情合理,如此接近人類的人造人,模糊了人與機器的分界,卻照樣在人類權衡利弊後被無情摧毀。

 

如果銀翼殺手是人類,他殺掉的究竟是可能危害人類的人造人,還是自己的人性呢?

如果銀翼殺手不是人類,再怎麼無限接近人類,他終究是被人類操控的物體。

 

最後的摺紙伏筆隱喻,不只暗示了戴克的真實身分,也重重打了全盤接收資訊,從未產生質疑的人一巴掌。

 

 

開始寫感想才發現這部電影有太多東西可以討論,越深入思考會越想重看挖掘細節線索,只能先寫看完第一次的粗略感想。

 

1982年版的《銀翼殺手》確實如眾多影評所說,有著超緩慢的故事節奏和各種值得深入探討的設計,再過幾年就是1982年版設定的時間點,看三十年前的人如何想像現在的模樣,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我看的時候有部分細節設定看不太懂,直到逛影評解說的時候才明白導演的意思,不知道是節奏太慢漏看了什麼,還是導演的哲學性太強,必須靠自己揣摩連貫才能理解。

 

如果喜歡哲學思考、未來科技、反烏托邦等元素,加上一點耐心,會看得很享受。

 

 

 

 

推薦指數:7/10

arrow
arrow

    時白/墨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